豁然開朗 - 車架差異
是因為車子太重所以爬坡輸人嗎?還是我真的滷肉腳?
每每在山路上被女孩、阿伯幽幽的超越,不由得產生一個心魔,無法驅除...
剛好有個機會可以試騎我注意很久的兩款 Dare Bikes:MR1s & VSR。於是報名個Dare官方舉辦的活動『早午餐試乘同樂會×單車地圖挑戰』。地點是畊PLOW早餐店,這家店似乎在單車界小有名氣。活動當天一早天氣就不好,有一點毛毛細雨。出門時還很擔心活動會不會取消或延期。因為一點陰錯陽差,我想試騎的 MR1s 變成了 VSR,不過也因為這樣,我兩台車都試到了。
試車的路線是走至善路經過故宮後切中社路到彩繪牆折返。來回大約10公里。
先試騎VSR時還沒下雨,很可惜出發後才覺得座墊調太高。這輛車又是空力車,Reach設定比較長,整個低趴的結果就是跨下卡住不好施力,騎起來有點勉強。
等我要試MR1s時已經下過一陣子大雨,雨也沒停。等了大約15分鐘雨變小才出發。爬坡車架果然不一樣,就算半途雨還是逐漸變大,騎起來還是輕快。
剛好有個機會可以試騎我注意很久的兩款 Dare Bikes:MR1s & VSR。於是報名個Dare官方舉辦的活動『早午餐試乘同樂會×單車地圖挑戰』。地點是畊PLOW早餐店,這家店似乎在單車界小有名氣。活動當天一早天氣就不好,有一點毛毛細雨。出門時還很擔心活動會不會取消或延期。因為一點陰錯陽差,我想試騎的 MR1s 變成了 VSR,不過也因為這樣,我兩台車都試到了。
試車的路線是走至善路經過故宮後切中社路到彩繪牆折返。來回大約10公里。
先試騎VSR時還沒下雨,很可惜出發後才覺得座墊調太高。這輛車又是空力車,Reach設定比較長,整個低趴的結果就是跨下卡住不好施力,騎起來有點勉強。
等我要試MR1s時已經下過一陣子大雨,雨也沒停。等了大約15分鐘雨變小才出發。爬坡車架果然不一樣,就算半途雨還是逐漸變大,騎起來還是輕快。
Giant FastRoad, Dare MR1s, Dare VSR 比較
FastRoad vs MR1s vs VSR |
先說結論:原來它們各擅其場,各有各自的特質跟適合的戰場。
- FastRoad CoMAX 1 - 舒適的競速健身車。捷安特的網頁上就強調CoMax車架的吸震性,果然是三台車中騎起來最不震手最Q的。加上比較短的Reach跟比較高的頭管,如果要騎長途這一台應該是最舒服的。
- MR1s - 爬坡登山車。又輕又靈活,平地起步很輕快,緩坡踩起來也不費力,陡坡抽車的回饋也很直接,跟 FastRoad 比爬坡簡直跟飛得差不多。
- VSR - 空力車。平路應該是它的舞台。VSR有種神奇的特質,好像要把人的power搾乾。雖然車架比MR1s稍重,但踩踏的反應很快,會讓人不斷的想一直踩。這種特質如果在平路一定會讓車速維持在高速。
我從幾個我在意的面向評論這三台車:
REACH的數值是測量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水平距離 ;STACK計算方式則是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垂直距離,這兩個數據能夠明確的描述一台車架的真實大小。
跟FastRoad相比,MR1s/VSR車架 Reach長,所以騎姿比較前趴。而定位為空力車的VSR,它的 Reach 比 MR1s 更長,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姿勢更『空力』。
附加因素則是握把類型:FastRoad是平把而MR1s/VSR都是彎把。在彎把上握<上把位>或<下把位>的姿勢,身體都要更前趴,相較於我熟悉的 FastRoad 高挺的平把姿勢,需要身體更柔軟以及使用更多的核心肌群。在我還沒習慣前一定是覺得彎把比較費力跟不舒服。
爬坡:MR1s ★★★★★、 VSR ★★★★、FastRoad ★★★
很必然的結果,但在我試騎之前,我無法想像落差這麼明顯。
FastRoad 空車重約9.5KG,MR1s空車重約7.0KG。若加上人的體重70KG,這2.5公斤的差距應該不會造成爬坡時『很大』的差距。但真實的騎乘感受卻截然不同,我想車重可能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,車架的剛性、幾何應該也是影響因素。在MR1s上腳一踩車子就不費力地跟著往上帶,用『熱刀切奶油』來形容不為過。在FastRoad上我通常會儘早換到低檔用迴轉速帶,儘管如此,踩踏時的阻力還是免不了,尤其是換到最低檔後,還是要靠活生生的腿力。至於VSR,在緩坡上跟MR1s其實不分軒輊,只是坡度稍大後,車重的影響就出來了,稍硬的車架是有利於大功率風格的車手,但我不是。
總結來講,這五顆星給MR1s是實至名歸,畢竟MR1s可是一級爬坡車架。
舒適性:MR1s ★★★★、 VSR ★★★☆、FastRoad ★★★★★
影響舒適性的主要因素應該是<騎乘姿勢>,而影響姿勢的原因是車架幾何的『前伸量(REACH)』和『疊高量(STACK)』。
REACH的數值是測量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水平距離 ;STACK計算方式則是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垂直距離,這兩個數據能夠明確的描述一台車架的真實大小。
跟FastRoad相比,MR1s/VSR車架 Reach長,所以騎姿比較前趴。而定位為空力車的VSR,它的 Reach 比 MR1s 更長,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姿勢更『空力』。
附加因素則是握把類型:FastRoad是平把而MR1s/VSR都是彎把。在彎把上握<上把位>或<下把位>的姿勢,身體都要更前趴,相較於我熟悉的 FastRoad 高挺的平把姿勢,需要身體更柔軟以及使用更多的核心肌群。在我還沒習慣前一定是覺得彎把比較費力跟不舒服。
碎振抑制:MR1s ★★★★、 VSR ★★★★、FastRoad ★★★★★
這次試騎有刻意去壓不平的路面,測試Dare宣稱的避震設計。騎VSR第一個感受是蠻跳的,我認為是空力車架硬的結果,後來騎了MR1s有好一點但還是有點震。不確定當時胎壓打多少,也有可能是胎壓高造成的。在FastRoad上我把胎壓設在90psi。
如同前面先下的結論,這三台車定位原本就不一樣,我把它們擺在一起比較的目的就是為了瞭解這些『定位』如何反映在車子的特質上,現在總算明白了。
如果去年買車前有人可以給我這樣的說明,我還是可能挑現在的座駕FastRoad,因為當初的目的真的是放空吹吹風,沒料到會一頭栽進單車活動裡。不過下一台車(如果有下一台)應該就會挑爬坡車款了,雖然Jerry哥都說『腿力才是王道』,但騎 FastRoad 爬坡真的是有點自虐啊! 心魔退散~~ 我不是滷肉腳啊!
如果去年買車前有人可以給我這樣的說明,我還是可能挑現在的座駕FastRoad,因為當初的目的真的是放空吹吹風,沒料到會一頭栽進單車活動裡。不過下一台車(如果有下一台)應該就會挑爬坡車款了,雖然Jerry哥都說『腿力才是王道』,但騎 FastRoad 爬坡真的是有點自虐啊! 心魔退散~~ 我不是滷肉腳啊!
『腿力才是王道』永遠不會錯,雖然騎新車後比較少被女孩跟阿北刷卡,但年齡的影響還是很明顯。
回覆刪除